AQ 2019-2008 金屬非金屬礦山豎井提升系統防墜器安全性能檢測檢驗規范
- 發表時間:2022-09-27
- 來源:共立消防
- 人氣: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金屬非金屬礦山豎井單繩提升系統中防墜器的安全性能檢測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和判定規則、檢驗周期。
本標準適用于金屬非金屬礦山豎井提升系統使用的木罐道防墜器、鋼罐道防墜器和制動繩防墜器(下文簡稱防墜器)的現場檢測檢驗。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16423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
3 術語和定義
3.1
防墜器 parachute
本標準所涉及的防墜器特指豎井單繩提升系統中,提升鋼絲繩或連接裝置斷裂時,能使提升容器平穩的支撐在罐道或制動繩上的保護裝置。
3.2
提升容器 hoisting container
礦井提升用罐籠、箕斗、吊桶和吊罐等可乘人容器的總稱。
4 檢驗基本條件
4.1 檢驗的防墜器應為專業生產單位生產的合格產品;
4.2 檢驗的防墜器應為按GB 16423的相關規定進行日常維護和處于運行狀態,或大修后,或新安裝,并且經調試擬投入使用的防墜器;
4.3 螺紋連接件和鎖緊件應齊全,牢固。制動鋼絲繩和緩沖鋼絲繩的磨損量不應超過規定的要求;驅動彈簧完好。
5 檢驗項目及技術要求
5.1 試驗前檢查要求
5.1.1 新安裝的防墜器應具有金屬非金屬礦山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5.1.2 對于制動繩防墜器,使用企業應確保緩沖器、制動繩張緊裝置、連接器完整,其螺紋連接件和鎖 緊件應齊全、緊固,并有防松措施;緩沖器末端緩沖繩的余留長度應為制動距離的2倍以上,緩沖繩的 端部,必須用合金澆成錐體形,且合金澆注處的鋼絲無抽出現象;制動繩應處于張緊狀態,且無妨礙制動 繩運動的障礙;
5.1.3 防墜器的各個連接和抓捕機構不應存在永久變形,不應存在偏斜相咬現象,抓捕器的運動零件間不應落入雜物;
5.1.4 防墜器的各個連接和傳動部件,應動作靈活,軸銷齊全;對于抓捕機構為非滾動型滑楔的制動繩防墜器,連桿行程與連桿最大行程之比應小于3/4;對于抓捕機構為滾動型滑楔的制動繩防墜器,滾動 楔子外露長度應為(220±5)mm;制動繩防墜器導向套的磨損應在極限范圍之內。
5.2 靜負荷試驗技術要求
5.2.1 靜負荷試驗時,被檢驗防墜器應能穩定地制動住提升容器;
5.2.2 靜負荷試驗時,對于木罐道防墜器和鋼罐道防墜器,抓捕器下滑距離應小于200 mm;對于制動繩防墜器,抓捕器下滑距離應小于40 mm;
5.2.3 對于制動繩防墜器,靜負荷試驗時,緩沖繩在緩沖器中不得有拉動現象。
5.3 脫鉤試驗技術要求
5.3.1 脫鉤試驗時,被檢驗的防墜器應能穩定地制動住提升容器;
5.3.2 兩組抓捕機構制動時的動作時間差,用提升容器通過的距離來表示,不得超過0.50 m;
5.3.3 防墜器動作空行程時間不應大于0.25 s;
5.3.4 對于木罐道防墜器和鋼罐道防墜器,防墜器下滑距離不應超過400 mm,提升容器相對于井架 的下落高度應小于600 mm;對于制動繩防墜器,防墜器相對于制動鋼絲繩下滑距離不應超過150 mm, 提升容器相對于井架的下落高度應小于400 mm;
5.3.5 對于制動繩防墜器,實際最大載重試驗時,緩沖繩必須由緩沖器中拉出,緩沖鋼絲繩拉出的長度不應大于400 mm;
5.3.6 防墜器制動過程中的負加速度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在最小終端載荷(空載)時,最大允許負加速度不大于50.0m/s2,制動過程持續時間不應超過0 25s;
b)在最大終端載荷(實際最大載重)時,制動繩防墜器的負加速度不應小于10.0m/s2,當最大終端載荷同最小終端載荷的比值大于3.0或提升容器裝有尾繩時,制動繩防墜器的負加速度不 應小于5.0 m/s2 ;木罐道防墜器和鋼罐道防墜器的負加速度不應小于5.0 m/s2。
6 試驗方法
6.1 檢查要求檢驗方法
6.1.1 對于新安裝使用的防墜器,使用單位應提供制造企業生產該防墜器的金屬非金屬礦山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有效證明;
6.1.2 檢驗前,防墜器使用單位應對井架、緩沖繩、連接器、罐道、制動繩、懸掛裝置、傳動機構、抓捕機構、驅動彈簧及制動繩張緊裝置等進行詳細檢查;更換磨損超過極限的零部件(包括制動鋼絲繩和緩沖 鋼絲繩);
6.1.3 檢查制動繩防墜器的緩沖器、制動繩張緊裝置、連接器及相關部件,應滿足5.1.2和5.1.3的 要求;
6.1.4 將提升容器停放在井口封蓋物上,放松提升鋼絲繩,防墜器的各個連接和傳動部件應符合5.1.4的要求,重復三次。
6.2 靜負荷試驗方法
6.2.1 應在按6.1條款檢驗合格后方能進行靜負荷試驗;
6.2.2 將提升容器停放在井口封蓋物上(井口封蓋物強度應足以支撐提升容器突然下墜),放松提升鋼絲繩,使防墜器動作,采取有效措施,將防墜器處于動作狀態下的提升容器提起,上提高度約為0.6? 0.7 m,然后輕輕下放,當提升容器停穩后,檢查防墜器是否能穩定的制動住提升容器,測量防墜器和罐 籠下滑的距離;共上提三次,每次提升高度應大于前一次,以避免在同一位置抓捕罐道(或制動繩),檢驗 結果應符合5.2.1和5.2.2條款的要求;
6.2.3 對于制動繩防墜器,檢查緩沖繩在緩沖器中的狀況,應符合5.2.3條款的要求,否則應對緩沖器進行調整,并重新按6.2.2條款進行試驗;
6.2.4 靜負荷試驗后,應檢查防墜器的零、部件是否損壞或產生永久變形,否則應對相應的零部件進行更換,并重新進行試驗。
6.3 脫鉤試驗方法
6.3.1 脫鉤試驗應在靜負荷試驗合格后進行。提升容器空載和實際最大載重條件下各進行一次脫鉤試驗,先進行空載條件下的脫鉤試驗,當空載條件下脫鉤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實際最大載重條件下的 脫鉤試驗。空載脫鉤試驗后,應對井架、緩沖繩、罐道、制動繩、懸掛裝置、傳動機構、抓捕機構、驅動彈 簧、連接裝置及制動繩張緊裝置等進行檢查和恢復;
6.3.2 試驗時,井口封蓋物的強度應足以支撐提升容器突然下墜。在連接裝置與主拉桿之間連上脫鉤器,將提升容器提升至井口封蓋物上方約L5m處,待提升容器穩定后,下放提升容器,打開脫鉤器,測量各數據;
6.3.3 測量抓捕點之間垂直方向的距離參數,其最大值應符合5.3.2條款的要求,檢驗儀器應使用分辨率不低于1 mm、精確度不大于±1 mm的長度測量器具;
6.3.4 防墜器空行程時間用分辨率不低于0.01 s的專用檢驗設備檢驗,也可通過測量空行程距離計算得出,檢驗結果應符合5.3.3條款的要求;測量空行程距離的檢驗儀器應使用分辨率不低于1 mm、 精確度不大于±1 mm的長度測量器具;
6.3.5 檢驗防墜器的下滑距離及提升容器相對井架的下落高度,其檢驗結果應符合5.3.4條款的要求;測量制動繩防墜器的緩沖繩由緩沖器中拉出的長度,檢驗結果應符合5.3.5條款的要求;檢驗儀器 應使用分辨率不低于1 mm、精確度不大于±1 mm的長度測量器具;
6.3.6 防墜器制動過程中的負加速度用分辨率不低于0.1 m/s2、精確度不低于2.0%的專用檢驗設備檢驗,也可通過進行零速脫鉤試驗,測量提升容器對木(鋼)罐道或制動鋼絲繩的相對降落高度、緩沖距 離等,計算得出防墜器制動過程中的負加速度和制動持續時間,檢驗結果應符合5.3.6條款的要求; 6.3.7脫鉤試驗后,應檢查防墜器的零、部件是否損壞或產生永久變形,并恢復至正常運行狀態。
7 檢驗和判定規則
7.1 應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檢驗和判定;
7.2 按本標準5.2和5.3條款規定的檢驗項目進行檢驗,檢驗項目全部合格時,檢驗結論判定為:合格。
8 檢驗周期
8.1 安裝使用的防墜器的定期檢驗周期為一年;
8.2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按本標準要求進行檢驗:
a)新安裝、大修后投入使用前;
b)閑置時間超過一年,重新投入使用前;
c)經過重大自然災害可能使井架或罐道結構件強度、剛度、穩定性受到損壞的提升機系統使用前。
以上為標準部分內容,如需看標準全文,請到相關授權網站購買標準正版。
- 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
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IG-541滅火系統采用的IG-541混合氣體滅火劑是由大氣層中的氮氣(N2)、氬氣(Ar)和二氧化碳(CO2)三種氣體分別以52%、40%、8%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種滅火劑
- 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
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由瓶架、滅火劑瓶組、泄漏檢測裝置、容器閥、金屬軟管、單向閥(滅火劑管)、集流管、安全泄漏裝置、選擇閥、信號反饋裝置、滅火劑輸送管、噴嘴、驅動氣體瓶組、電磁驅動
- 七氟丙烷滅火系統
七氟丙烷(HFC—227ea)滅火系統是一種高效能的滅火設備,其滅火劑HFC—ea是一種無色、無味、低毒性、絕緣性好、無二次污染的氣體,對大氣臭氧層的耗損潛能值(ODP)為零,是鹵代烷1211、130
- 手提式干粉滅火器
手提式干粉滅火器適滅火時,可手提或肩扛滅火器快速奔赴火場,在距燃燒處5米左右,放下滅火器。如在室外,應選擇在上風方向噴射。使用的干粉滅火器若是外掛式儲壓式的,操作者應一手緊握噴槍、另一手提起儲氣瓶上的